病因
病因:
1.内分泌因素 未孕妇女发生卵巢癌危险2倍于生育妇女;生育少的妇女发病危险高于多产妇女;首次妊娠年龄早,早
绝经及使用口服避孕药等均证实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危险。以上的情况说明减少或抑制排卵可减少卵巢上皮因排卵引起的损伤,可能降低卵巢癌发病危险。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合并功能性卵巢癌的机会高于一般妇女2倍,三者均为激素依赖性肿瘤。
3.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 工业发达国家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饮食成分(胆固醇含量高)相关;滑石粉接触、吸烟、饮酒等亦有研究,但是相对危险性增加不显著。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卵巢良性肿瘤 早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发展缓慢,偶在妇科检查时发现。肿瘤增至中等大时,感
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边界清楚。妇科检查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球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无粘连。若肿瘤大至占满盆、腹腔即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
便秘、气急、心悸等。腹部膨隆,包块活动度差,叩诊无移动性浊音。
2.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常无症状,可在妇科检查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常表现为
腹胀、
腹部肿块及
腹水,但已是肿瘤晚期。症状的轻重决定于:
(1)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邻近器官的程度。
(2)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3)有无并发症。
肿瘤若向周围组织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
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压迫盆腔静脉,出现下肢水肿;若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相应的雌激素或雄激素过多症状。晚期时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三合诊检查在阴道后穹触及盆腔内硬结节,肿块多为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常伴有
腹水。或在腹股沟、锁骨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现采用FIGO制定的标准,根据手术和病理来分期,用以估计预后和比较疗效。FIGO(1986)修订的临床分期(表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为某一独特肿瘤专有,各种类型卵巢肿瘤可具有相对较特殊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
1.CA125 80%的卵巢上皮癌患者CA125水平高于正常值;90%以上患者CA125水平的消长与病情缓解或恶化相一致,可用于病情监测,敏感性高。血清CA125正常值为35U/ml。
2.AFP 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对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含卵黄囊成分者有协助诊断意义。血清正常值为20~25ng/ml。
3.HCG 对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恶性生殖细胞瘤常为混合型,HCG亦有升高。
4.CEA 原发性黏液性卵巢癌及胃肠道卵巢转移癌可升高。
5.性激素 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
雌激素。浆液性、黏液性或勃勒纳瘤有时也可分泌一定量的
雌激素。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妊娠期子宫旁出现包块并非一定是
卵巢肿瘤,临床上应注意将下列情况与
卵巢肿瘤相鉴别:
1.卵泡黄体囊肿 妊娠早期黄体增大可形成囊肿。盆腔检查时可在子宫一侧扪及囊性感明显、表面光滑能活动的囊块,最大可达6cm直径。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囊肿开始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2.卵巢单纯囊肿 为单房壁薄囊肿,表面光滑,活动,囊壁被覆扁平上皮或纤维结缔组织。一般无法确定其组织来源,但有可能来自卵泡囊肿。
3.多发性黄素囊肿 为过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度刺激卵泡膜黄素化所致,往往见于葡萄胎时,但偶然亦可发生于正常妊娠,一般至妊娠中期可逐渐消退。
4.妊娠黄素瘤 是由于卵巢组织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过度反应所形成的黄素化实性肿块,有时为双侧,并可引起孕妇男性化。因非
卵巢肿瘤,如不治疗至分娩后可自行消退。但下次妊娠时又可再度复发。
5.子宫畸形 双角子宫或始基角子宫畸形时,可能将未孕侧子宫角或将始基角子宫误诊为
卵巢肿瘤,B型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6.浆膜下子宫肌瘤 有蒂的浆膜下肌瘤有时偶可误诊为实性
卵巢肿瘤,借助B超检查不难鉴别。
7.后屈子宫 妊娠早期子宫增大,峡部变软,特别是当子宫后屈时,如不仔细扪诊,有可能将子宫体误认为
卵巢肿瘤,而将子宫颈当作子宫。
治疗
治疗:妊娠期发现卵巢有包块时,其处理取决于孕期早晚、包块大小和性质以及患者有无症状。妊娠早期直径<6cm的卵巢单房活动包块,多为妊娠引起的生理性囊肿,
可定期B型超声检查随访,一般至妊娠中期后囊肿可逐渐缩小以至消失,故无手术必要。如囊肿持续至妊娠中期,既不见缩小亦无增大时可暂观察,待产后再行处理;增大者则宜手术探查。如囊块直径>6cm,特别是高度怀疑为恶性者,则不应考虑妊娠月份,需立即剖腹探查;此外,妊娠期如出现急性下腹痛疑卵巢囊肿蒂扭转时,亦应立即手术。早孕期行剖腹探查后,一般多按常规给予肌注黄体酮一周以抑制子宫收缩,虽然其效果如何尚难肯定。
剖腹探查时如发现一侧卵巢肿瘤为良性,应首先探查对侧卵巢有无异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以保留部分正常卵巢组织,特别是如对侧卵巢亦增大时更应如此。
如发现卵巢肿瘤为恶性,则手术治疗原则与非孕期相同,即先取腹腔液找癌细胞,并切除卵巢肿瘤作冷冻切片,以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和细胞分级,然后探查腹腔以判断卵巢癌的期别。
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转移肿瘤切除或肿瘤减体术,以至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但孕期卵巢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特征:①多发生于低产次或未育年轻妇女;②肿瘤多属早期;③细胞分化好,多为低度恶性;④预后较未孕者为佳。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保守手术治疗:
Ⅰa期颗粒细胞瘤、Ⅰa期无性细胞瘤、Ⅰa1级未成熟型畸胎瘤、Ⅰa期上皮性交界瘤、Ⅰa1级上皮细胞癌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后不化疗,继续妊娠至分娩。
妊娠晚期合并单侧恶性生殖细胞瘤,即使病变已超出、卵巢范围,但对侧卵巢未受波及者,可仅作病侧附件切除及肿瘤减灭术,术后常规给予PVB或BEP方案化疗,继续妊娠至胎儿娩出后,再考虑给予较彻底的手术治疗。
化疗药物可导致胎儿畸形、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和诱发后代子女致癌的危险。但其致畸作用主要与孕期有关,一般仅在妊娠5~8周胎儿器官形成期影响最大,在妊娠3个月以后给药一般不致发生重大畸形。由于化疗药物可进入乳汁,产妇需在产后继续化疗者应禁止母乳哺养。
预后
预后:Dgarsi(1989)报道妊娠合并卵巢上皮性癌多见早期Ⅰa期,预后好。Karlen等(1979)报道妊娠合并无性细胞瘤27例,约半数以上在孕期有并发症,如瘤体破裂、扭转等,30%的患者治疗后有复发。
Buller等(1992)报道3例妊娠合并卵巢无性细胞瘤,采用保守手术,用MRI及肿瘤标记物随访。Young等(1984)报道34例妊娠合并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占孕期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4%,均为Ⅰ期病例,预后良好。Vander Zee等(1991)报道,11例孕妇合并内胚窦瘤,孕妇血AFP持续升高,预后差。